首 页     新闻中心     检察业务     队伍建设     法律法规     专题专栏     检察风采     图片新闻
检索
当前位置:首页>>检察业务
用心、用智、用情促和解 印江检察真心做到案结事了
时间:2023-04-03  作者:卢海  新闻来源:  【字号: | |


近年来,印江自治县人民检察院牢记国之大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认真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积极转变司法理念,用心、用智、用情促成轻伤害案件刑事和解,取得了较好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

在审查上用心

“办理刑事案件,必须时刻如履薄冰,你手上的每一个小案,都是别人的人生”,这是该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蔡文平经常告诫干警的一句话。该院在办理该类案件时,不断围绕起诉必要性,明确刑事和解案件适用范围和条件,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不起诉的条件,正确理解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含义。对于达成和解的刑事案件,不是一律不诉了事,而是着重审查和解的真实性及赔付的实际履行情况。按照严格依法、区别对待、注重效果的原则,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如该院办理的冉某海故意伤害一案,双方因琐事发生抓打,其中冉某海将冉某超打成轻伤。本案移送起诉时已对双方进行了刑事和解,经审查发现,双方虽系叔侄关系,但两家因修房占地问题一直存在矛盾,为避免假和解、真报怨,造成双方矛盾激化,承办检察官到村委会、双方家庭了解案发后双方相处模式、和解是否属于双方真实意愿、赔偿是否支付到位等。为了教育挽救冉某海,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该院依法对冉某海作出了不起诉的处理决定,充分体现了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

在和解上用智

在刑事和解过程中,检察机关应始终保持中立地位,主持而不主张,促成而不催成。实践中,受传统思维惯性和操作方式的影响,个别承办干警往往对于如何摆正自己在刑事和解中的角色感到困惑,年轻干警化解当事人双方矛盾纠纷的经验欠缺,加之对双方当事人的自行和解过程无法把控,如双方在调解过程中是否存在威胁、利诱以及弄虚作假等非法交易情况。针对以上问题,该院积极创新刑事和解方法,一是整合内部资源,如抽调控申、民行条线经验丰富的老同志成立专门工作组,通过法治宣传和答疑说理,促进双方刑事和解。二是借助外部力量,利用双方共同亲友、所在单位、村、居委会、基层调解委员会等主持调解,同时邀请律师、人民监督员参与,让大家共同见证,使刑事和解在阳光下运行。在杨某某故意伤害案中,犯罪嫌疑人杨某某与被害人张某某同为环卫工人,双方因卫生责任区问题发生口角纠纷,杨某某愤怒之下将张某某打成轻伤。院受理后,承办检察官发现,虽犯罪嫌疑人有强烈愿望,但双方在侦查环节未达成刑事和解遂将该情况向工作组通报,工作组通过走访调查了解,被害人家庭困难,因伤住院后与其亲属极度希望获得赔偿。犯罪嫌疑人表示被害人存在过错,且本身同样家庭经济困难,由此双方就赔偿金额分歧较大。后工作组通过对双方释法说理并联系双方主管部门和当地居委会组织双方调解,要求犯罪嫌疑人向被害人赔礼道歉,最终,双方认识到各自的错误,在居委会见证下达成刑事和解。

在事了上用情

刑事和解的积极意义在于既化解了矛盾纠纷、又修复了社会关系,让被害人在精神上和物质上及时获得双重补偿。同时使犯罪嫌疑人可赢得被害人谅解和改过自新、获得从宽处理、尽快回归社会的机会,实现双赢、共赢。由于刑事和解需要花费更多精力和时间,案件承办人以往对刑事和解不愿主动作为,宁愿一诉了之。该院在办理大量该类案中发现,因琐事引发的轻伤害案件,如未达成刑事和解,双方纠纷得不到消除,大多会因案结怨、世代结仇,有的甚至因案致贫、因案返贫。该院积极转变司法理念,不就案办案,以恢复被破坏的社会关系为着眼点,做好案结后半篇文章,在办案中体现检察温度。充分运用自行补充侦查、公开听证、开展社会调查等方式,深入了解行为人家庭情况和被害人诉求,对家庭困难符合条件的,帮助被害人申请司法救助,促成双方握手言和,彻底化解矛盾纠纷,从以往的结案了事变为案结事了。如陈某故意伤害案中,犯罪嫌疑人陈某患有终末期肾病,需长期在印江自治县医院规律血液透析治疗,虽有心赔偿,但经济困难,被害人无法从犯罪嫌疑人处获得赔偿。检察官通过帮助被害人申请司法救助,通过司法救助渠道让被害人获得相应补偿,同时促使犯罪嫌疑人有所感悟,竭尽所能赔偿,让被害人看到其悔罪表现,从心底原谅对方的伤害行为,真正做到案结事了。

近三年来,该院轻微刑事案件刑事和解率达到95%,刑事和解后不起诉率达到86%,无涉检涉访情况发生。通过积极促成刑事和解,大量轻微刑事案件在检察环节结案,不仅提高案件诉讼效率、减轻当事人诉累、节约司法资源,还有效减少社会对抗、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从以往结案了事变现在的案结事了,实现了三个效果的有机统一。


检务公开图标
检察长之窗
院情简介
机构设置
工作职能简介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检察工作报告

版权所有:贵州省印江县人民检察院

工信部ICP备案号:京ICP备10217144号-1

技术支持:正义网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

贵公网安备 52062502001053号